第9章 皇城司
宋朝所谓的殿帅,就是殿前副都指挥使,全权主持殿前司工作事宜。
这跟儿戏一样的官场规则,就是大宋所谓的政治传统。
赵桓嗤之以鼻,这跟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再说,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多了去了,也没见哪个有过一丝异心。所以为了提高皇城司的行政效率,赵桓废弃了皇城司的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于都指挥使身上。
这也是赵桓改革宋朝冗官的开始。
相比于其他皇帝,赵桓有个无比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靖康之难,金军将北宋多年积弊几乎一扫而空,无论是冗官还是冗兵,都在这个时间节点降到了最低。
赵桓作为皇帝能有效掌控的只有内城范围内的这些人,军队不过一万两千人,核心官员不过关键节点那几个人。甚至赵桓若是愿意,不用半个时辰,就能联系到每个最基层的办事人员。
所有的冗余官员,多余层级,都能逐一裁撤。那些朝廷百官在此时绝大部分都失去了实权,毫无权柄,也没有反抗能力。
或许改革北宋官场积弊很难,但破而后立,却相对容易。
北宋的行政效率极低,皇帝下达的诏书还要在中书舍人于三省宰相之间来回扯皮许久。
鉴于此,在下达了诏令后,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