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88章 大明教育发展之概况

,两部门便不再争抢而是根据各部的缺额每年各自组织一次考选,由大学堂毕业的生员或生员以上的报名参加考选,优异者任用要职,淘汰了的则再根据成绩分配向地方或是冷衙门。
    大学毕业包分配还是大明目前人才利用的主要方式,毕竟帝国还是比较缺人的。
    总之,从崇祯二十五年开始,大明的教育制度渐渐的由精英教育变为全民教育。
    各行各业的人才越来越多,原本因为不擅于文科学习的一等公民不再会因为科举不行而只能当庶民也会成为算学大家,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也就大幅度提高,甚至也导致识字率越来越高。
    在二十年后,大明的一等公民已几乎没有不识字的,且很少有一无是处的庶民,初等学堂毕业的一等公民占比达到了八成以上,大学堂毕业之生员占大明一等公民总数量约在半成左右,这个数字已接近后世之华夏,而比后世之发达国家还有些差距。
    但大明一等公民也已不下一亿,高等人才的基数还是不少的,足以吊打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
    ……
    话转回来。
    崇祯二十四年四月底关于新式教育的廷议一结束,朱由检便回到了乾清宫,而此时,徐昭华则拿着一封比较重要的奏疏走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