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意义
走路都打颤的老人们,仿佛饿了许久的孩子看到食物般、激动地扑了过去。
虔诚地跪在地上,托了托那沉甸甸的稻穗,数了数上面的稻粒,这些老人眼睛直了的同时,嘴唇也忍不住抖动起来。
这么大的稻穗、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这上面的稻粒、一百多粒、一百多粒稻粒啊!一根稻穗上竟然结出了一百多粒谷粒!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要知道,他们自家的一根稻穗上,能结出个三四十粒,就算高产了。更别说,那三四十粒稻谷中还有不少瘪谷。
还有这稻穗!点着其中一株稻秧,有人开始数起来。
一、二、三…七,七根稻穗,一株稻秧竟然结出了七根稻穗!
放眼望去,老人们发现不止手中的这株、这块地里几乎株株都这样,甚至还有结出八根、九根稻穗的,而他们自家的稻秧能结出两三根已是极致。
相较于通过文字数据才能肯定田里产量的郑尚书等人, 对于田里收成的估算、这些种了几十年田地的老农们则有着更为显著的眼力和经验。
真的有,这样的稻田真的可以达到亩产九石。
怎么会有这么高的产量?接下来,这些人将田里的稻子翻来覆去的仔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