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朝闻道
,化为“为己之所有”的主体之仁,就必须依赖于“行”。
因此,相对于“知”,孔子更重视“行”。他人生的目标不是“知道”“知仁”,而是修已成仁,变天下“无道”为“有道”。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文”属于“知”一类,孔子将其归之为“行有余力”后之事,其态度非常明显。
基于这种重德甚于求“知”的一贯性格,孔子是不可能“朝知道”而“夕死”的。
再者,孔子平常于“道”并非不“知”,也不认为“道”是难“知”的。古人感叹“非知之艰,行之惟艰”,“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孔子也是如此。
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是其所“志”,平常焉能不“知”?他又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道”是什么?他显然是很清楚的。
孔子不但认为自己平常是“知道”的,而且认为其它人“知道”也不难。子游曾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论语·阳货》)“学道”近于“知道”。
孔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