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众生平等

绝尘上一世所在的宇宙时空,那里的佛教将不杀生是佛教全部戒条的戒。
    在古中国,中国儒家认为人可以为神、上帝。儒家相信人毕竟有体现至善、上通神明、天人合一的可能。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之趋善,如水之就下。
    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便可成德、成圣。荀子认为:途之人可以为禹。程朱理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路,也是把国家、组织的管理权柄最终交给圣人。
    到6王心学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心即理,心外无物”,也是这样。而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化的熏陶下,佛教吸收儒家的有教无类也展出众生平等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说法。
    尽管佛教的起源来自邻国的古印度,但它在传入中国后,在化的熏陶和融合中逐步展为中国的佛教,佛教的包容性显露无疑。
    其中的佛性论代表了中国佛教的基本特征,它为佛教的“众生”观念注入了新的内容,即以佛性作为众生平等的理论依据,把人类对生命的关爱和平等的理念由“有情众生”进一步扩展到了“无情众生”,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
    通俗的说法就是认为不但一切有情众生,而且如草木瓦石等无情众生亦有佛性。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