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文明冲突
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
对于今天的生态伦理来说,它更是提供了一种思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和方法。
事实上,佛教的“众生平等”观念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和信仰的基础,对佛教信众的生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或许这些佛教信众并没有生态伦理的意识,或许他们并不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他们严格按照佛教的清规戒律起居生活,在吃斋、放生和遵守不杀生戒律的过程中,赋予了在现代社会的文明人看来毫无生命迹象的植物、土地以佛性的尊重、呵护。
把万物与人类相提并论,共同礼遇,甚至给予它们的敬重胜于自己的同类,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
无论是哪一个宇宙文明,在馄饨初开的时期,人们也曾经用一种敬仰或关注的目光去看待自然,把它看作具有灵魂的活的有机体。
但自人类的出现,不断的繁衍,以数量占据了万族前列之后,在自然目的论观点的影响下,人们更多的时间是把人类放置在自然的中心位置。
所谓的自然目的论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合目的的。
地球上一个很有趣的西方古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