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2章:功名无间及子孙
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的基础。
八思巴应召谒见忽必烈薛禅汗,当时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见上师的礼节会面八思巴,他们共二十五人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顶。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献财宝作为灌顶的供养。
四年后八思巴回藏从康区迎请那塘堪钦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庄严的仪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当时蒙古汗王对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别的宗教,还能够比较公平地对待。所以,佛教与道教之间常发生辩论事件。为了解决此事,蒙哥汗王命忽必烈主持并判定两派优劣,
蒙古宪宗八年,蒙古大汗在上都的宫殿隆重举行了佛道辩论会,两派各参加十七人,佛教方以少林寺为首组成,八思巴以观摩者身份出席,但在辩论中道教以《史记》为论据驳斥佛教正统,佛教方一时无以应对,此时八思巴引用道教的论据进行阐述列举出道教方的论据自相矛盾。最终,辩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少许道观也随之改造成佛教寺院。
两年后,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任其统领所有僧众。僧人不可违背上师之法旨,要谨慎修行。对乌斯藏各教派一律尊重,无论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