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章

翼的大宁卫内移到了保定,大同失去了缓冲。
    永乐二十年,弃守兴和。
    为什么缩边呢?永乐大帝朱棣本身就是一个藩王,造反得了天下。他自然要防着自己的兄弟。
    可是这么多骄兵悍将交给谁?一旦黄袍加身怎么办?朱棣思来想去,只好放弃河套地区。
    虽然缩边有很多政治原因,但这些边境以外的要地的放弃极大地削弱了明边疆防御体系的立体性,为后来明朝辽东和北部的边患埋下了伏笔。
    后来宣德缩边之后,元上都故地开平卫也被放弃。至此,宣府之外再无屏障,直接承受来自北部蒙古部落的南下冲击。
    如果说土木堡是个意外情况,都是权阉王振惹的祸的话,明中叶被俺达摁在地上使劲儿摩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就是明朝整体上羸弱的必然表现了。
    景泰年间以来,蒙古诸部南下河套耕牧,以此为基地不断骚扰陕西和山西,加上明中叶以降,明朝吏治逐渐败坏,百姓生活贫苦,白莲教兴起,多有投靠河套蒙古者(明代著名汉奸赵全就是白莲教徒)。
    此消彼长,由于长期困守边墙,不经历战事,加之明初卫所制的逐渐败坏,明北边边军的战斗力不断恶化,最终羸弱不堪战。放弃边外要地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