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默默(二更)
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民贵君轻,法贵君次,为民立言,天下大治。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其实就是薪火传承,传承有序,传道授业解惑,不过从大的方面看,诸子百家都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代代相传的。
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就是梦想,理想了,其实从家天下开始就只能是一种奢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