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救场
虽然京剧多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所谓梨园世家。但偏偏就是余叔岩最得谭派精髓,反而是谭鑫培的儿子谭福英只得其形,唱是一般大路腔儿,未经过加工琢磨,名师指点,只能使人听着痛快,而韵味却薄了,岂止不如余叔岩,较杨宝森都有逊色。
唱戏讲究“唱、念、做、打”。谭福英只是嗓音好、武功好;念白、做戏方面,都不成比例。一半是他未曾用功学好,大而化之;一半是他偷工减料,会念会做也不肯卖。他以为观众只是听他嗓子来了,我让你听得痛快就算啦,不必在念、做上再卖力气啦,所以也有点“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其实谭福英不但父亲教,还让余叔岩教,但真正说起来,余叔岩的弟子,男有李少春,女有孟小冬,都是真正的科班考究细腻,反而谭福英成了科班的大路货。
当然后世京剧是真正式微了,每年的春晚京剧就像大杂烩,仿佛喊一嗓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是国粹了,早已经离唱、念、做、打四合一差的太远。
李若凡给孙老元斟了碗茶,笑道:“孙师傅的胡琴今晚也听不到了。”
孙老元笑道:“离开北平太久,只怕都忘记我这把老骨头了。”
李若凡微笑不语,孟小冬却是一副跃跃欲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