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终身成就奖
生三十多岁时候有两批唱片,第一批是正宫调,第二批是六半调。而且其实他嗓子不算好,不宽,青春期受过伤,累吐血过,一辈子身体不好。但是唱得真讲究,精准。头腔共鸣用得好,高音不用愁。胸腔共鸣用得好,低音不用愁。这低音啊,尤其闭口音,杨宝森、谭富英都是范本。
余先生说过“用音要像吊桶汲水,四不着边儿。擦墙、碰桶、磨绳,都是在虐待声带!”
余叔岩的唱腔,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立、擞、切、整四个字。
(一)立音始唱前凝气于下丹田,运气向上顶下压,形成高音高点,想像中在上丹田(眉心)发音,使音立起来。这种发音法与西洋声乐所谓之头腔发音(headvoice或headattach)完全相同。
(二)擞音发声时顺乎旋律之需要,以声带之颤抖,使声音更为圆润悦耳。此即西洋声乐之装饰音(graote)。
(三)切音于唱腔中,把一个音切成两段或三段,有种刚中带脆,提振精神的妙用。如《搜孤救孤》原板中“舍子搭救忠呃良后”的哑字一分两段。又如《乌盆记》最后快流水之最后一句“望求太爷作主张”的“张”字,一分三段,这种清脆悦耳的唱法,在西洋声乐中叫切分音(sync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