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关于世界大战的总结报告(中)
也是如此。
不过,尽管印度内战的局势如此混乱,但有一点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惨烈的内战严重破坏了印度的农业生产,制造了数以千万的战争难民,以及数不清的屠杀和饥荒。尤其是当全球异常低温气候降临,印度粮食产量再度大幅度下跌的同时,印度内战却反而进一步加剧,导致整个印度陷入了饥饿与死亡的地狱。
当第三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的时候,南亚次大陆也曾经出现过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一线曙光:在一九四九年春天,来自旁遮普的穆盟军队和钱德拉.鲍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从印度西部联手攻入恒河流域,在这片印度传统上的精华腹地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并且于四月份攻入加尔各答,完成了“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的大进军,成功控制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取得了内战之中的决定性优势。
但问题是,再接下来,随着印度穆盟领袖真纳在一九四九年九月的病逝,还有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钱德拉.鲍斯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的遇刺身亡,又让这一线曙光重新归于黯淡——双方势力的继承者随即发生剧烈矛盾,穆盟的继任者宣称要脱离印度,在旁遮普和孟加拉建立“巴基斯坦国”,国大党激进派对此表示激烈反对,甚至跟穆盟的军队爆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