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四)
,也能扶持小弟插手北方事务了,这种舒爽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他仿佛看到超越太祖的功绩已然唾手可得,连带此时再看金富轼,简直越来越顺眼了。
尽管借道这个议题重大到连随性惯了的他都不肯当场拍板,但高丽人所表现出来的诚意,还是让他有相当之成就感。
金富轼也聪明的没有再主动涉及这个话题,连他都觉得这个近乎于“丧权辱国”的借道条约让人难堪,宋国人又怎会感受不到高丽统治者的“诚意”呢?
强压下心中的复杂情绪,金富轼再一次敏锐的抓住时机,开启了求援模式,“陛下,下国虽然平定了李贼作乱,但国内已是千疮百孔,各地粮仓均已告急,万千百姓嗷嗷待哺,是以吾主千万恳求上国,在此危难之际,看在两国邦交的份上,拉小国一把!”
这个相当口语化的求援,直叫沉浸在遐思中的赵佶差点笑场,“王俣万般都好,就是不会用人,金尚书大才之人,应该去计省当差!蔡卿,明州挤不挤得出十万粮草?直接叫楼异备好待运!另外命他准备好运粮海船,等金尚书回国之时,一并捎上!”
要说赵佶不抠门吧,这十万粮草又是比着高丽国贡品的价值来的,加上运粮的海船,竟然恰恰与贡物价值相若。
“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