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捕风捉影
、、、、、、、
原本是勋心目中对曹氏诸子的喜恶程度,基本上是如此排序的——
一昂、二冲、三丕、四彰、五植。
非常有趣的是,倘若将曹丕、曹彰调换一个位置,这一排序就正好与他们在原本历史上的卒年顺序相合。原因也出于此,人活得越久,便越容易在史书上留下真实的才能、秉赋,以及性格的多个侧面,人无完人,知道越细,瑕疵越多;而早夭之人则会引发后世诸多猜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虚幻的期望寄付在他身上。
首先说曹昂,他是曹操长子,但年方弱冠便死在了宛城,史书上所留存的面目非常模糊。但正因为他死得早,所以无论曹操还是丕、植诸子,对于这个儿子和大哥都充满了缅怀之意,口中从未流露过半句坏话。所以曹昂就彻底形成了一尊忠孝节义,诸德俱全的虚像。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是勋与曹昂接触时间最久,曹子修的性情与乃父不同,确实谦恭有礼,虽非命世之主,也属于士人愿意侍奉的忠厚之君。故此在曹昂流露出对父亲篡汉的不满之前,是勋对于他必继曹操事业,那是没有丝毫怀疑和不满的。
其次曹冲,这孩子太聪明了,而又死得太早,曹冲死后,曹操在在表露出欲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