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釜底抽薪
非你把老臣刘晔、贾诩等人召来,或者让钟繇扔下尚书去管中书,否则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可以代替是勋出任中书令的要职——“何如是令公一日为令,即使终身为令,此后台中即不再设,乃以左仆射代行其职可也。”
崔琰点一点头,随即点明杨修的用意:“即钟令君致仕,亦可永名尚书,而不更置尚书令也——此釜底抽薪之计。”
是勋当过中书令,钟繇当过尚书令,二人都是兴魏功臣中的皎皎者,将来真要是仿效后汉建云台、悬功臣画像,那俩不但必然入选,还妥妥的前十名啊。新一代臣子当中,你说有谁能比得上这二位?你们何德何能而敢接任中书、尚书二台之令?所以干脆,就让是勋和钟繇冠着二台主官的尊荣一直到死吧,他们之后,不再设置相关职务。
如此一来,原本外朝六相辅政,曹髦通过“高陵之变”硬往里塞了两名内廷官员,要是中书、尚书二令此后不设,就等于是勋和钟繇因病无法理事也好,因为年老主动退休也罢,或者直接挂了,仍旧回复六相之数,直接从外朝抹掉两个名额——那内廷的权力必然因此而得以复振啊。
“请陛下即可因此宣诏,以示优恤功臣。”这是表示对是勋、钟繇等老臣的敬重,外朝百官就算瞧得明白咱们的用意,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