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报喜
的幕僚,林老太爷有些感慨。
苏昭珩也是知此人的。
五前年京中勋贵圈中突然出现一些极有才华的诗词。勋贵中人素爱雅爱文,便有人寻出了这做诗词之人。那人正是少陵。
说到这个少陵,苏昭珩也认为他是个人物。
这评价并不全是由他的才华而来,还有他为人的洒脱。
大家都以为诗词有才气灵气的少陵起码是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却恰好相反。那是位不拘小节一年四季只着道袍,半张脸还有交错刀疤的盛年男子。
听闻少陵命运多舛,自幼父亲就去了。只余一老娘将他拉扯大,却因他自要科考当口去世。少年少陵便守了三年的孝。错过了第一次的科举,三年过后他对人生又有别的醒悟,是觉人生在世除了功名利禄便是一份自由。三年后他便再未参考,而是一路从家乡游到京城,在京城为讨口饭过活再筹备路费时,就在街口帮人写信并卖字画做扇面。那些诗词便是那时流入到勋贵当中。
而他在京中声名鹊起那年,正遇南方洪灾,在与一位勋贵子弟闲聊说此这事时,顺带提了些治灾治水之策。那勋贵子弟一听甚觉有理,回头便学给了身为工部侍郎的父亲听,那工部侍郎闻言后连说妙策,当日便写了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