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亚姆立扎(十八)
出了这款武器所能达到的极限。
其实公国和阿尔比昂不是没有机会让自家的大型舰炮增加仰角和初速,在305㎜级别舰炮的研发讨论阶段,就有工程师提出是不是采用高初速轻量炮弹的设计,换取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仰角,结果一经提出就遭到众多反对而被放弃。
反对的理由是高初速轻质量炮弹固然有一定的射程及射速优势,但高初速本身就意味着后坐力并不比发射重型炮弹的舰炮小到哪里去,如果再加上大仰角设计,必然会造成炮塔必须放大设计,装甲布局和支撑结构等等必须推到重来,这反而增加了工程难度。另一个问题是高速轻弹在中近距离的交战表现尚可,但在超过一万公尺的远程射击时,其动能衰竭很快,穿深会大幅下降。对于以帝国为假想敌的军方人士,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谁都知道帝国军舰在防护性能上的优势,各国军方在检讨次世代主力舰炮选型时,远距离(一万公尺左右)的装甲穿深是绝对的硬指标,不能在这个距离上打穿300㎜均质装甲的舰炮统统都拿不到订单。于是乎仰角二十度左右、发射重型炮弹的舰炮成了阿尔比昂与罗斯联合公国水面及空中主力舰的标配。
阿尔比昂和公国显然忘了,他们的指标和要求其实是将水面舰艇的战斗经验套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