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蒙八旗资料
二百七十个佐领,兵额两万人。编制扩大一倍多,兵额却少于初建。
官多兵少,体现了笼络汉降官的政策。康熙中期以后,为加强对其控制,参领以上员缺,每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补授。
蒙八旗: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野猪皮正式建立起八旗制度后,经过0年的发展,八旗中已拥有了许多蒙古族兵丁,
他们先被编入“蒙古牛录”,后又被称为蒙古左营和右营。皇太极即位后,
为充分利用蒙古族之武力,决定将蒙古兵丁从满洲八旗中分出,另外成立“八旗蒙古”。清太宗天聪九年(公元165年),
皇太极编定内外喀喇沁壮丁共1695人,从中选出780人,以此为基础,合以原来左右两营蒙古兵丁,合而编为8个旗,即蒙古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皇太极分别任命阿代、答赖、恩格图、布彦代、伊拜、苏纳、吴赖、扈什布为固山额真(旗长)。
八旗蒙古的政治地位与八旗满洲基本相同,其组织形式和内部机构也与八旗满洲基本一样,
只是甲喇和牛录的额定数量较少。规定每旗下设两甲喇,每甲喇下牛录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