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俄式救援(下)
令俄罗斯特种部队焦头烂额无计可施,而且这帮人还偏偏极端残忍,就算你答应了他们提出的全部条件,做出重大让步,也不能阻止他们大肆虐杀人质的屠刀,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国之所以落入被动,与这种投鼠忌器的惨烈局面并非没有关系。
痛定思痛之下,俄罗斯人提出了基于利马综合症而建立的人质救援理论,既在处理人质劫持事件时,诱使绑匪立场向人质偏转,已防止罪犯在发生意外或自身索求得不到满足时第一时间伤害人质,哪怕只能造成一瞬间的犹豫不决,也能给救援者一丝翻盘的机会。
至于诱使绑匪立场偏转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不断强调人质的价值和身份重要性,让绑架者产生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仰赖人质的依附感,这通常需要人质身份特殊才能成立,比如秘鲁劫持案中的总统和外交官,第二种,就是以实际行动强化对劫匪的压迫强度,让劫匪觉得你不惜弄死个把人质也要将丫放倒,这样在求生心理的暗示下,再凶残的恐怖分子也会倍加珍惜自己手中随时可能减少的“筹码”,以免人质数量降低到对方可以接受的“牺牲标准”。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俄罗斯大兵毫无顾忌的把震爆桶、烟雾弹等非致命武器同时往劫匪和人质身上招呼,甚至一枪打在人质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