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石河堰
要找到水源,然后灌溉这些水田,否则,那些如饥似渴的小秧还没来得及移栽到水田就会奄奄一息了。
水源是有的,而且算得上方便。勤劳聪明的杨家湾人在猫儿山顶修建了两个大大的堰塘,一个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石河堰,还有一个是前几年杨拝子断了一条腿和一帮人合伙修的人民堰塘。从两个堰塘顺势而下的水沟可以延续或者间接延续到杨家湾五组的每一个水田里。
石河堰足有十多米深,两三亩大。一百多年前的杨家湾人利用猫儿山和砚台山山顶交汇形成水湾的地理优势,用硕大的石头、黄泥和糯米浆夯筑出了一个结实的堰塘,下雨时,山上各处的涓涓细流汇集在这里,积蓄成了一个大大的水库。石河堰共十二阶水位,本来每一阶都有一个出水口,老百姓称之为“龙眼”,这一阶放到差不多了再把下一阶“龙眼”打开,可是由于时间太长,只有快到底了的三个水位的“龙眼”可以使用,其他的已经被堵得死死的,根本打不开。
到了这个时节,如果杨家湾村五组的田里还没有因为春雨而灌上满满的一田水的话,年轻的汉子们就会约好——走,放水去!
放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大水管从堰塘往水沟里吸水,另一种方法就是潜水到水底,用錾子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