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纪念馆(三)
外,败坏家风,强令改嫁,其妹不从,一天深夜,给兄留书一封,请他念舅甥之情,好好照顾年幼的景阳,便逃到金山东南的观音庵削发为尼。
王夫人出走后,王由之十分着急,四处查找,杳无音信。他怜景阳年幼孤苦,毅然承担抚养义务。【ㄨ】景阳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不几年,学业大进,赴京考试,名压通场,夺得状元。功成名就,奉旨回乡省亲。四处寻访,不想其母早于十年前病逝于观音庵中。母亲墓地,野草萋萋。为报母亲生育之恩,便在观音庵侧建“报恩寺”一座。
景阳省亲回京,被授梓州刺史,总理巴蜀财赋、军马。他为官清正,功业一时推重。著有《景阳集》二十卷。景阳死后,葬于金山山腰观音庵旁。
清道光十四年,金山书院建成后,时任知县建立状元牌坊,亲书坊额——“宋状元李景阳故里”牌坊立于书院前,又亲命“状元街”。
这样的历史故事在中国任意一个小县城都能被发掘,所以,金山的名气并未大作,反而输给了离此三十公里的关山!
此刻,杨泽进站在金山顶山的望月亭!这是他最常去的地方。这个农民出生的干部,带着家国情怀的伟大抱负,本以为可以在不惑之年像李状元一样大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