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米机

产接近500公斤,与十年前相比翻了一番。而这都得益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化肥的使用。

    在杨家湾,这样的产量属于中上水平。现在除了杨泽富家,各家各户出去国家供应粮,基本实现了“填饱肚子”的目标了!当然杨泽富不必担心“上交粮”的事情,人家是“五保户”,免交农业税!

    这对杨家湾人来说,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很多人用了一辈子时间,即便是改革开放,他们也用了将近十个年头,来实现了这个目标。“填饱肚子”,是这帮泥腿子最大的目标;一日三餐能吃上白米干饭,那已经是一种高级享受了;更别说桌子上能摆上几个菜,就算是五年前,那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无疑,在打破大锅之后,充足的劳动力和勤劳的双手在农村成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定性因素(除去杨泽华这样拥有“一定权力”的人物以外)。

    这两个因素还缺一不可!比如我们第一部出现的“官二代”杨泽建一家,他爹杨德才依旧是杨家湾村第五组的组长,他和哥哥成天游手好闲,赶了石桥场又去赶林木场,去了岔河场又到六龙场,爹娘在家里累得大气也顾不上喘,可田里的粮食产量还抵不过杨拝子家的。再比如说我们的石匠家族谢经峰一家子,虽然和两个儿子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