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节、机器声轰鸣
那个时代已经被历史定性,是个妄图用人力战胜科学的愚蠢错误,不仅造成了大量浪费还使国家的发展走了太多弯路。虽然后来咱们成了钢产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每年粗钢的产量比日、美两国加起来还多,但是提起那个时代还是有不少人痛心疾首,认为没有这段弯路咱们不知道要提前多少年实现目标。但是张韬却要反问一句,如果没有这个教训,你们怎么知道这个办法不可取呢?又怎么会坚定国家发展规模化大型钢企的决心呢?再说这些土法炼钢的技术已经属于工业化早期的最高水准,虽然没法和二战后那种愈发变态的联合钢厂相比,但是至少也不输清末的整体水准。在那个时代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经验放在明末,那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否则他张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底气沿江硬抗百万鞑子大军?这里边恐怖的钢铁产量功不可没。
后来全国统一了,军方对钢铁的需求大幅下降,但是那些已经存在的土高炉却依然耸立着,大规模建设一样需要铁器不是。可实际的产量还是严重的多于需求。后来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还有更精明的荷兰人,都发现大明的铁价急剧下跌,以至于铁锭都成了有利可图的大宗商品,除了吃惊于南明爆发出的惊人产能之外,他们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个庞大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