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节、濑户内海战
若是没有贪官污吏横行,各类卖国的败类上下其手,凭大明的国力也未必会这么早的灭亡。而北伐期间陛下不惜背上骂名,强行收取地主家的存粮,其实就是避免了物资囤积在少数人手中,而国家却因无梁赈灾而灭亡的覆辙。”
姜田这话不是在给张韬脸上贴金,他那段历史在南方可是官兵如匪抢夺民财的铁证,但是放在后世的经验里,在一场决定国家生死的战争中,无论什么体制的国家都玩过战时经济体制,就算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在二战时搞过石油配给。相反不用这种招数的国家要么最后失败了,要么就只能靠盟友的接济才能苟延残喘,比如被很多德粉拼命鼓吹的德国,德国士兵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忍饥挨饿的时候,德国的工业生产力还有一大部分在生产不必要的民用商品。有人说它的失败是不该同时挑战全世界,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那就是他直到1943年以后才开始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自己的生产力跟不上前线的损失,却已经为时已晚。
至于体现动员能力的正面例子,我们就不说德国的死对头苏俄了,就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08年先是一场南方罕见的冰雪灾害,紧接着8.0级大地震让半个中国为之震颤,接连两场波及面甚广的自然灾害体现出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