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海河涝
临府大致走向是西高和东高,偏偏中部的地区地势低洼。来自西部的河水进入东临府后便流入当地,造成东临府每到雨季便是一片泽国。
一府之地面积太大,加之除了雨季积水东临府是北部地区难得的稻米之乡,产粮大府。这么一块地方大商根本不可能放弃。
面对东临府的积水成涝问题,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实在太多,除了第三任皇帝孝武帝在位时提出‘开新河,通水道,纵阡陌’,挖出几条直入大海的河流直通大海,同时借道南北相邻的两府,把东临府中的河流用运河连接到其他州府入海的河流,减轻东临府雨季河流的压力,这个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皇帝在位期间在海河一事上俱是没太大建树。
孝武帝的方法极大的改善了东临府雨季涝灾问题,十多年的时间内东临府一直是北部的鱼米之乡。
可惜,事物长法。随着泥沙淤积越来越多,海河的水位越来越高,等到雨季河水也更容易溢出。
东临府西高东高中间低,这就造成了中间部分的地上河。
几十年前针对这个问题,不少工部官员提出建造几十条高高在上的地上河,一路护送这些河流直接入海。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