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有一种态度叫沉默
的方向其实已经出来了,只是难下决心。条件还不成熟,解决的手段还没有找到,这个决心不好下。
大宋崇文,赵祯这些要继皇位的人,从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自懂事起,便由精选出来的文臣大儒言传身教,价值取向是被确定了的。不过大宋是以军立国,当时拥立太祖的那些人要酬功。几位大将可以杯酒释兵权,他们说得明白,不管是从军打仗,还是在朝里做大官,为的不过是钱财富贵,给了他们就好了。
五代废立是常事,不能跟其他朝代比,把大将安抚好了,兵也要养起来。初立国时还好,就是那么多兵,灭各国又一下多了那么多钱财、土地、人口,养起来轻松自如。但随着时间过去,养起来的禁军越来越不能打,费的财力还越来越多,国家已经力不从心了。
养兵是不得已,在北宋真宗到神宗几位皇帝看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重新确立国家制度是最好的。而真正试图动手的,是从历史上的仁宗开始,不过他只是浅辄止而已。
宋朝文官有强烈的汉化倾向,重续汉祚是他们的一种价值追求。统兵武将手录《出师表》是一种政治表达,民间盛行《说三分》说明了一种社会大众的立场,尊刘抑曹是对续汉祚未成的蜀汉的惋惜。文臣的言论,如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