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后的决战(四)

不也,手下仅仅有三十余万兵马,甚至还有些调不动的,比如御帐亲骑,这让耶律挞不也怎么打?好在天公给力些,下了一场大雨,不然辽军早就败了。
    耶律撒剌不同初出茅庐的耶律挞不也,他深知皇帝干预兵事的危害,所以他领兵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耶律洪基回宫,他才能安心打仗。
    像大顺皇帝陆承启那样,“讨而不伐”才最为明智。这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智慧。我征讨你,但我不会御驾亲征。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做。
    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谁知有时候,亲为反而无为,无为反而有为?其实这里面就说了一个道理,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规律,一旦偏离了规律,强行人为地干预,那好事也会变成了坏事。
    耶律洪基就是这样的人,但明着跟他说他肯定不服气啊,辽太祖弓马了得,率兵起事,打下了偌大的辽国。传到耶律洪基手里,居然就不行了?这是什么道理!
    耶律撒剌也知道这一点,不能落了耶律洪基的脸面,他只是说“皇帝万金之躯,如何能历战阵之凶险?不若坐镇皇宫,待前方三军效命既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耶律洪基才回到了宫中,把指挥权让给了耶律撒剌。
    有了绝对的指挥权,耶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