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九十章:宫中之役 二

    赵桓说的也并非是错,须知朝廷之中每一道政令,都是经过缜密思虑的。

    就比如这河工,所谓治标和治本,其实都是取舍问题,与好坏无关。

    就比如要堵,自然要时刻面对河堤决口的风险,可是损失却是间断姓的,一个河堤,大致也就三四年决口一次,损失还能承受。可是要疏,就要有蓄水的地方,那么就可能要迁徙数县的人口到别处去,将数县的土地变成汪洋了。

    方才提到堵疏两个办法的时候,其实所有人的心里都在权衡,堵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可毕竟损失不大;而疏非但要糜费万金,而且还要大量地征调徭役,要迁徙人口,这阵仗就大了,说不准是要激发民变的。

    所以朝廷的决策,每一次都是左右权衡利弊之后才小心谨慎执行,因为任何决策有好就会有坏,而任何一个决策都会让人欢喜的同时也有人愁。比如汉武帝北伐匈奴,对于边镇的百姓来说,朝廷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匈奴之患,当然是高兴都来不及。可是对关内的百姓来说,为了解决一个匈奴,大量地糜费朝廷的钱粮,大量地征调徭役,透支国力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对他们的利益就有损了。

    金戈铁马,一劳永逸,固然让人向往,可是穷兵黩武,也未必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