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六四章 论高句丽

土的历史,收回领土也是宣誓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从隋炀帝的表态至少可以如果高句丽愿意在称臣等国际秩序的问题上配合隋朝,在领土的问题上和隋是可以有商量的。
    更重要的是,隋炀帝丝毫没有消灭高句丽的意思。事实上,这也正是今后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藩国关系上的重要原则,只要乖乖称臣,无论在领土问题上,还是经济贸易问题上,都可以做出让步。
    略显夸张的是,韩昇先生认为,隋炀帝在处理高句丽问题上
    “表现出成熟与高超的外交手腕”。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出征高句丽之前,隋炀帝在
    “国际”上已基本孤立了高句丽,在
    “天子伐诸侯”的出兵形式上,不仅符合儒家的
    “威服四夷”历史观,且占据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既然出兵本身有充分的历史正当性,那么,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惨败的问题究竟出在哪第一,隋炀帝在大业八年正月第一次出兵时,竟然动用了前无古人的一百一十多万大军,这样规模的出兵除了加重后勤负担之外,在军事上可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纵观中国历史,举凡如此大规模的出兵,往往是惨败而归,最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苻坚征东晋时号称投鞭断流的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