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七章 终于来了
以对。这种直接放弃城防的情形,可以说是少见。古时候的战争讲的就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会直接放弃城池的做法,千古以来都很难遇到一个。而纵观古今,也就开国元首会这般,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农村发展,最终取得了胜利。要不是高句丽没有让袁常看到熟悉的东西,他都差点要怀疑高句丽王是不是同道中人了。
“也罢,既然高句丽放弃了桢安城,倒是给了我们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此一来,只需要攻下丸都,那高句丽之事便算是结束了。”
高句丽直接放弃桢安城,可以说有利有弊。
首先说利的方面,五国联军再加上袁常的二万兵马,将近七万大军,比之高句丽如今的四万大军,兵力上完全占据优势。如果是中原城池的城墙,凭借七万兵力基本上没可能拿下,但是,丸都的城墙却没有中原城池城墙的坚厚,也就三丈不到。因此,高句丽王放弃桢安城,收缩兵力于丸都城,可以集中兵力,更从容的面对袁常和五国联军,提高自身的胜率;而弊处,很显然一个国君放弃麾下的百姓让他们自身自灭,失去民心是肯定的,一个不慎说不定会引起国内的大规模起义,这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当然,如果高句丽能够击退袁常和五国联军,到时候花些时间宣传一番,弊端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