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894 思维

质上不觉得后者比前者高尚多少。在后世西方化普世社会影响的日本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要国民为之而死,那这个国家就应该灭亡。这里面有其极端性,也反应了那时已经彻底和平无害化的日本对于前代战争的反思,以及在西方思潮影响下个人主义氛围浓厚的情况。
    从人类的种群性来讲,消亡个体生命而延续更大种群的繁荣和发展,并不是一件什么特殊的事情。个人主义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后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个体替代集体的表现。
    本身大唐价值观和宣传意识中,为国献身、为助人而死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价值观在不断地被奖赏,而似乎国家也在不断因此受益,全民受益的情况下,它正在往一个危险而超过限度的方向发展着。
    这种价值观的过犹不及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矫正,大唐是无法去阻止一场战争的。也就是说,就算是上台的不是胡发奎而是李胜安,来自民间和党内的各种压力,也会一步步推着这个国家走向战争。如果坐在大位上的人是白南,可能会压得住这种趋势,但换了别人,就一定不行。
    这场战争白南坚信大唐仍会战胜,但不可能像是以前那样轻松写意了,大唐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战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