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7 备战东北

的哈尔滨,全面入主东北平原的‘壮举’。如同先前策划高丽独立为‘帝国’一样,他们在长春也扶植了一个‘满洲国’。一般而言,老师和课文会在这个时间段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九一八事变造成东北三省沦陷’,但不会提及满洲国的区域实是‘东北四省’,其中还包括一个消失了的‘热河省’。这儿正是东瀛的第二个目标,于是才有抗日联军大刀队和倭寇在燕山上打了一场血性的‘长城抗战’。如果燕山不能为中原政权所控,那从北方突破华北平原是迟早的事,满清如此,东瀛亦如是,所以才有了几年后的卢沟桥‘七七事变’。接下来学习重点转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史,然而少有人注意到,后来东瀛为了达成满洲国‘四塞之地’的战略地位,想把作为西部防线的大兴安岭整体一起纳入囊中,渗透蒙古高原和远东,在大兴安岭的西北角和苏联打了一场‘诺门罕战役’。好在这边平缓广阔的地形既适合马背民族驰骋,更适合朱可夫将军所率领的机械化兵团作战,失去山地保护的东瀛人被日成狗。

    印象中,中原政权防备东北的敌人南侵是一门必修课,由南向北进攻东北而胜的例子却不多。

    有明一朝修好长城,占了辽西走廊后,似乎山海关以西的燕山长城各关口就武备松弛了,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