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纳为属国
民族千百年来因对土地有强烈需求,而形成的安全感,就跟股市崩盘,资金涌入楼市,或‘有钱存银行,不如去买房’一样。届时定会暴露出更多潜在问题和矛盾,必然让许多保守人士惊呼‘动摇国本’,重提‘重商灭礼’的论调。
背书时都知道‘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但身为当事人,顾辞不晓得什么程度才是‘变’的节点,会发生什么冲突,结果是前进还是倒退,即使目前没遇上,她的儿子或孙子也会遇到。所以她想的是通过东瀛战国时代的分封体制来说明,地是有限的,只能在技术和商业上下功夫,提高产量和资金量,可不能有禁商锁国的愚蠢想法。
社会变迁从来都是金字塔换塔尖,最底层的人只能在这个塔尖更替过程中顺势而为,才能实现阶级上的飞跃,除此之外,教育不会改变这一点,法治也不会,技术更不会。那身为塔尖里的人,顾辞不希望成为被替换掉的那个,幸亏她的夫君是个锐意进取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人,选的时机、措施和执行人都很给力。报纸成了最初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给自给自足的官绅百姓们普及何为‘国’、何为‘民’,何为‘商’,当小农经济遇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有了统一的认知,再去选择、、评判、消化、吸收,远比被打破重构,更安全稳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