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帝国大厦和马六甲
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伦敦、巴黎等地由欧洲商人带回去的如中国造相机、脚踏车等商品摆脱了无人问津的局面,
中国十几年前便成立了以国家力量支撑的光学实验室,自然硕果累累,欧洲国家,现今科技都是放任自流,私人的光学实验室也有几个,但效率也好,科研土壤也好,比之专项攻关的帝国皇家科学院光学实验室自然是天壤之别。
很明显的事实,中国相机的质量已经超过了伦敦声誉最好的产品,用硝酸纤维做基片的柔软、可卷绕的“胶卷”也令欧洲人眼界大开。
当化学家叶昭与帝国德裔光学家阿具一起在数年前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后,帝国的摄像镜头技术就得到飞速发展,随之出现的还有活动电影摄像机等等。
当然,帝国光学实验室的初衷自然不是为了发展完善照相机、电影等等技术,这些都是衍生产品而已。
不过现今东方和西方,因为交通所限,除非质量明显高出一筹而且有着广阔市场的工业品,否则运输贩卖得不偿失,所产生的利润还不及高昂的运费。
欧洲商人携带的少量工业品也只是运输茶叶时顺带而已。
在帝国各大报纸报道“克孜尔大捷”的当日,苏门答腊岛大亚齐海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