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败尽名将 上
生了。
就拿徐庭瑶的第17军为例,其所部第2师,第4师以及第25师都是**最精锐的部队。
从黄杰,杜聿明,汤恩伯,关麟征这些人还在当师长、副师长就不难看出,他们下面的团营级别干部绝对都是黄埔系出身的优秀军官。
这其中绝对不乏参加过东征,北伐的出身的老兵,这些广大优秀中基层军官假以时日都能成长为领兵一方的优秀将领。
历史上,如果不是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令蒋委员长的zhong yāng军中广大黄埔系中基层优秀军官损失太严重的话。
后来的抗日战争也不用打的那么艰苦,**的战斗力也不会下降的那么厉害。
开战之处,德械师还基本能与日本当时最精锐的常设师团一较高下,而到了抗战末期,一个军甚至都不能与日军二三流的师团、旅团相抗衡。
具体参见民国三十三年的豫湘桂大溃败。
这个中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当时**的部队虽然扩充很快,但是作为一支军队骨干与灵魂的广大中基层优秀军官不在了。
没有了这些有信仰有军事素养的优秀骨干们的带领与协调,靠着拉壮丁而仓促组建起来的部队,连最基本的训练都不足,上了战场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