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人论转化(下)
百姓利益的代表如何产生,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事,下一期的东林月报很多人会踊跃投稿來专门讨论这事,只是现在还沒有眉目。”
刘宗周就是主办东林月报的,他当然知道有人在提这事但是不像高攀龙说的什么很踊跃,那些人都是些极端份子说话做事都喜欢走极端。那是在上一期的一场带有辩论性质的讨论文章,其中心思想是问百姓的要求和朝廷的要求有矛盾该怎么办,有人说朝廷的要求代表了大明的整体利益,百姓应该自觉且无条件地服从。有的人则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说事,反正是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约定下期再來辩论。
刘宗周不是一个有极端思维的人,他认为朝廷的要求代表了大明整体的利益,而百姓的要求是站在个体和局部的方位上來说事。不是说整体的利益就一定比局部的利益大,而要看整体的利益对局部利益的伤害是否有必要,老是习惯性要求局部服从整体而不给个说法,最终会伤了百姓的心激发民怨。当然那种事事把百姓利益挂在嘴上放到最高处也不对,谁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題,而且不容许自己受一点委屈,那这些人跟努儿哈赤和奢崇明等人又有什么区别?
刘宗周说:“皇上曾经实行过一个平等对话制度,在官员之间有了不同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