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2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折叠编辑本段名词解释
会试,会试朱卷
会试朱卷
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
金代凡府试中选者可参与会试。泰和二年(1202)定,策论三人取一,词赋经义五人取一。
元代乡试取300人,三分之一可参与会试,其中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占四分之一。
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明清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清乾隆以后改在三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与国子监的监生也可一同应试。
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折叠编辑本段录取人数
会试诗
会试诗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