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2
国是者不可无述也。
《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八年三月丙子(十五):“以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第二甲赐进士出身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李震为承敕郎,陈广为中书舍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危瓛为卫府纪善,李鸣冈为潭府奉祠正,杨靖为吏科庶吉士,黄耕为承敕郎,蹇瑢等为中书舍人,邹仲实为国子监助教,瑢后赐名义。其诸进士,上以其未更事,欲优待之,俾之观政于诸司,给以所出身、禄米,俟其谙练政体,然后擢任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者,采《书经》“庶常吉士“之义,俱称为庶吉士,其在六部及诸司者仍称进士。“
朱国祯《涌幢小品》卷7《御制策问》:“洪武十八年乙丑会试,第一邓奇伟(一曰伟奇-原注),字子才,衡州安仁人。高皇亲制策问中云:'有能者或面从志异,有德者或无所建明,中材下士,寡廉鲜耻',此三语,曲尽其妙,谁人到得?殿试,丁显第一,奇伟次之,皆授修撰。二甲:马京为编修,吴文为检讨。三甲:危为纪善,杨靖为吏科庶吉士,蹇为中书舍人,余观政诸司。后改名为义。黄子澄、练子宁皆是科所中。“
从以上史料看,明代进士前几名直入翰林院、承敕监为庶吉士、中书舍人者不历观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