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的黑锅(二)
风范,又让郑芝龙肃然起敬。
“郑将军,华美虽然远离大明,但国民多是华夏一族,起来,终归是血浓于水。这次东行,一半是解决问题,一半也是‘探亲’。”一杯酒下肚后,张锐的表情也温和了许多,望着浮头湾北方的深处,流露出一丝热切,“听当年大明汀漳守备俞大猷将军在此地痛击倭寇,大壮我华夏声威,陆鳌所城之处有为其所立的记功碑。俞大猷将军是位伟大的将领,身为军人,我很想前拜祭一番,以表达我华美国官兵对他的崇高敬意,不知道贵方是否同意?”
郑芝龙微微一愣。就连旁边一直情绪不是很好的郑芝虎都发出了惊奇的声音。
“俞龙戚虎”,对郑家兄弟而言,俞大猷虽然不是陌生,但在大明当时,俞大猷这个官途坎坷又总是得罪人的将领还不像后世那样被人很看重,而且名气也明显逊于戚继光,甚至在许多时候,戚继光一直“垄断霸占”着大明浙军的大部分名气。
但在后世的军事历史分析中,俞大猷虽然战果和名气不如戚继光,但战略层面的军事造诣却远高于后者。而且当时所获得胜利战果所处的战局,每一场都比戚继光要险恶得多。
大概17世纪的跨国入境规矩还没有后世那么繁琐装逼的程序,反正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