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朝秦暮楚
没想到严亮这个家伙心理素质如此过硬,在这么不利的条件下还能顶住压力,不往已经设计好的坑里去蹦。
接下来,反而是严亮在侃侃而谈,“如果不从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考虑,而是从郑国这个国家来考虑的话,老谋深算的郑庄公明显要比共叔段高明得多,郑庄公虽然背后不是没有助力,但是要他在管教弟弟和稳定国家之中来做选择的话,他的选择必然是郑国,现在的我们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庄公的立场上,而若是多多的换位思考,必然能够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毕竟不是司马公,用不着做出什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用不着这么教条的死抠史书,不知道贵方辩友意下如何?”
“你······”很明显这位仁兄还是很缺乏应变能力的,竟然在有利的条件下,被严亮扳回一城不说,更加是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利落了。
“如果不是郑庄公不仁不孝的话,史书上又怎么会讥刺他为郑伯?”刚才严亮已经表明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可见这位23号的心理素质是有多么的不过关了。
“为国家计,史书如何评论又有什么关系?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这时候的严亮一改刚才的从容转而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