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手唱功的评价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9.5分,他人无法替代,一个类别的歌的极致。
或者说,9.5分的就是下一个境界的上限,同时也是这个境界的下限。
再往下一个档次,9.0-9.4分,是歌唱家的境界。(严格地说,应该是9.0-9.5分,但因为不到9.5分,统计时算为9.4分)
这个水平的演唱,听众在品味时,多少能品味出一种大约能称为“情怀”的意思,或者说,让人感受到,这个作品本身就是活的,是立体的。
听完之后,听众心中的第一感想,很自然的,不是针对歌手唱得有多好,而是这个作品(即词、曲、唱、编的整体)在表达什么。
例如,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刘欢的《弯弯的月亮》、窦唯的《无地自容》、田震的《野花》、殷秀梅的《长江之歌》、陈奕迅的《好久不见》、罗琦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苏芮的《牵手》、林志炫的《蒙娜丽莎的眼泪》、周华健的《难念的经》,依次以降,多少都有这样的效果。
这个境界的作品,同样不仅需要歌手体现出的唱功几乎无可挑剔,对作品本身的质量也有基本的要求。
相关的文字描述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