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一十五章 新的架构(一)

层,一开始只有微观层面上的热传导,而在宏观上保持静止。但当温度超过一个临界值了,流体就会突然出现宏观可见的对流图案结构。这个自然现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渐渐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这个理论是在研究热力学时发展而来,在1969年正式提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通过内部的作用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时空上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状态,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毕文谦不确定黎华是否能够听明白,但录音机既然开着,他只需要慢慢说下去就是了。
    “那么,对于人类这个种群来说,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人作为一种生命追求永恒的智慧表现——因为个体的能力远远及不上集体的能力。而人类社会,便可以视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这个由人类个体构成的系统,不断和外界交换着物质和能量,嗯,就目前为止,可以归根结底地说,是不断接受着太阳风的滋养。在高时间尺度下去看,人类社会的制度的一次次变革,就像贝纳德对流的产生一样,本质上是能量输入的量变引发的质变。如果要换成是更容易理解的说法,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