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萌芽(下)
没有做呢,比如答应陈瑀的收编流民。
致士这是一个形式,这个形式需要重视,从大到三阁老、六尚书,小到都御史、监察御史、县令,几十年为官下来,没有五六次的致士奏章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混过朝廷。
什么雪灾致士、饥荒致士、案子不破致士等等,反正只要国家出事了,他们都要致士,来表明自己没有做好工作(高手)。
依照弘治十七年的朝廷法令,“抚按官严督所属、清查地方流民”,王大人开始整治流民,将其收编之后,统统的塞给了陈瑀。
这些日子陈瑀也没有闲着,他着手在县城东北之隅建造的作坊已经初备规模。
纺织分棉纺织和丝纺织,至明初棉花已经种遍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到这个时候,棉花的脱籽、弹松、纺纱、印染、妆花已经具备十分完美的工序和技术。
提起棉纺织,不得不说黄道婆,由于她的出现,让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至今已是“线绫、三梭布、漆纱,天下第一”。
在蚕桑饲养方面,更是发现了家蚕的杂交育种的优势,缫丝业中更是出现“一人执爨(煮茧),二人专打丝头,二人主缫”的五人共作大缫车。
丝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