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夷狄论
到了晋朝以后,更是执行多相制,宰相的职权进一步的给分割。晋朝之后的南北朝因为太过混乱,相权乱的一塌糊涂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只要是与皇帝亲近的都是宰相。直到隋朝,确定了三省制,这才使得相权稳定下来,以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为一国之相。
唐朝武德贞观初期沿用了隋朝这一体制。但体制是通过不断完善来进步的。三省长官并不足以满足整体制度的需求,也就顺着事实开了小灶,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顺应而出。到了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位,只要官位后面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就能够参知政事。与宰相一起议事,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此后的五代、宋、辽、金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总之。这一时期,宰相已经不纠结官位了,只要你得皇帝器重,在你后边挂一个参政得头衔,便能与宰相一同议事。
这种制度在武德年间是没有的。李世民自然不知道。
罗士信跟着记忆说出来,登时解了李世民心中的困惑,给了他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到时候他是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