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章 传奇的草根厂长
定。同时,为了筹集急需的资金,他还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们出钱入股作坊,在有些人不理解,有些人不愿意甚至有些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强行摊派”的情况下,成功地凑到了初期发展的第一笔资金。
到第二年,小有发展的作坊已经转型成为一个五金制品加工厂的,生产的产品在晋阳甚至晋东省都有些供不应求。当年那些极不情愿甚至还骂他的村民在第一次拿到了分红后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下来,这也能行?
此时,五金厂又到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关口。因为之前一直是手工操作加上简单的机械加工,厂里的生产效率很低,产品质量也无法统一和标准化。为了能添置机器设备,做大做强工厂,郑永年把目光投向了银行和信用社。这个时候国家为了扶持个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鼓励贷款。但因为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且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普遍怀着一种“有几分钱就干几分事儿,不要超前使用”的思想,对于贷款这种资本主义的产物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不信任。一时竟然出现了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条件优厚,却无人敢贷的局面!
不过对于一贯作风大胆的郑永年来说,这简直就是正中下怀。因为他本人是有名的标兵模范,队办机械厂销路也很好,银行方面经过考察,评了个优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