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 有耐心不代表有收获】
国议会简直乱象横生,帝国大臣用德语发表讲话宣布政策,捷克民族主义议员用捷克语怒斥大臣。
十九世纪的民族主义浪潮不是因为各个国家喜欢闻“丑”,而是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丛林中民族主义最简介,最有效,最能让自己的国家活下去。
战后,民族主义的极端异化体(种族主义)给世界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连带着民族主义也被污名化。
不止一次民族主义被断言野蛮和落后,是上个世代的产品,然而事实上如今的几个多民族大国,依然是靠推行同一官方语言,同一价值取向来构成国民对整个国家的认同,这个手法,依然是民族主义的标准范式。
不过相比十九世纪更加温和,对不同群体的包容度更高。
生活在弱肉强食,强敌环绕下的奥匈帝国却有人幻想建立一个连官方语言都推行得磕磕绊绊的多元帝国。
曾纪泽认为“奥匈帝国”无论怎么改革,都没救了。
因为奥匈帝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奥匈帝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做得比较好,奥匈帝国经济在复兴,政治却跟不上;其次,奥匈妥协是奥匈改革之路上一个不可能绕开的问题和障碍,所以,不解决奥匈妥协,你无论想怎么改革,也会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