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04 布达佩斯统计局的消息】

亲自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与首相和外交大臣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一起开始恢复帝国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鲁士签订奥尔米茨条约,解散德意志邦联,向奥地利称臣,这被普鲁士人认为的第二个耶拿之耻。
    但首相在国内的粗暴统治和不容异己的警察机构激起了人们内心的反叛情绪,当1851年政府撤回1849年在革命压力下答应制定宪法的许诺时,这种情绪变得更具威胁性。
    撤回许诺的后果深远,导致自由党对弗兰茨·约瑟夫的统治长期不信任,引发了1853年在维也纳行刺奥皇的企图和米兰暴动。
    施瓦岑贝格于1852年去世后,弗兰茨·约瑟夫不再任命首相,自己独揽大权。他虽然很勤奋但智力却并不高,在复杂的国际政治中常常走错路数。
    奥地利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错误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顾俄罗斯帝国对他的一贯支持,调动驻加利西亚的军队到俄国边境,迫使尼古拉一世从多瑙河沿岸撤军,这造成了两国永久的裂痕,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前悲叹奥地利的背叛:“我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指望别人知恩图报。”而西方国家则因为他并没有直接参战,把他看成企图不劳而获的奸诈人物,最后他两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