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 华皇和凯瑟琳谈历史】
久,浸已成风”。
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
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
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是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尤其是华皇现在所处的1879年这个年代,刚刚推翻满清的统治,还有很大数量的遗老遗少,遗老遗少并不单纯是指满人,而是指带有眷恋满清思想的人。
康熙也的确有知道称颂的地方,8岁继位,14岁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