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大自然的心跳
。所以,音乐是神圣的。古代音、乐有别。《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来混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的魔力有多大?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朱熹解释为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现在年龄渐长,思忖将来老有所乐就开始学陶笛。由于毫无基础,学了一个月,一天又练不超过10分钟,也就会个4、5首曲子的样子。音色由尖锐慢慢静心匀气向厚重方向转化,心中希望以后进一步由厚重到浑厚再而柔和,将来婉转缠绵也是半个音乐人。
但近两日心中忽然微窒,有些吹不下去的样子,忽然心有所感原来如此:乐通于心。古人鼓琴前往往沐浴焚香然后作乐,并非做做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