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不同政见者带来的影响
东复国,让犹太人和犹太资本有一个出路。德国能够容许瑞士在自己的国土内**成果,为什么不能在地中海的海岸,在耶路撒冷让犹太人复国?对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应该如此对待。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天生仇敌。德国在中东需要的是石油利益,为稳定欧洲大陆争取时间。这是一举数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希特勒在评估了苏联边界的兵力部署后,认为苏联将兵力的纵深布置,主要在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以及乌拉尔山一带。而且现在苏军的主力正在波斯和英军鏖战。要发生碰撞,也很可能在中东,而不是在欧洲。所以同意了这个建议。
而这也解决了犹太人在欧洲的问题,消耗共济会的实力,打开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纷争的魔盒。
“中东的石油德国要全部拿走不现实,所以保住环地中海,和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决战,进而进入印度洋,这样的结局总比在大西洋与英国和美国进行决战要强。而且失去了殖民地的英国就什么也不是。”
希特勒接见了邓希贤。邓希贤不肯在德国政府任职,他说自己是来考察德国工业的,向德国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企业管理,所有的单位都为了国家而工作,不讲成本,不讲效益,不讲条件。邓希贤认为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